面对深切哀伤:75岁母亲如何走出丧子之痛,重拾生活希望
- O'Joy
- 1 day ago
- 2 min read

L女士,今年75岁。一年前,她唯一的儿子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因心肌梗死突然离世。那个瞬间,仿佛夺走了她生命中最后的光。
回望过去,L女士曾在儿子年幼时经历婚姻背叛,毅然离婚,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成人。那份坚定,那些泪水,化成她深埋心底的骄傲——因为儿子孝顺懂事、事业有成,她曾相信,人生的苦已尽,甜终将来。
然而,天不从人愿。儿子的骤然离去如一记重锤,打碎了她所有的希望。在这一年的日子里,她仿佛被困在失去的深渊中,难以自拔。白天,她提不起劲出门;夜晚,她害怕独处。梦中惊醒,脑海总浮现儿子倒下的那一幕,撕心裂肺的痛楚反复上演。那份丧子之痛,也唤起了她当年被丈夫背叛的记忆,双重的哀伤令她几近崩溃。
她渴望依靠与理解,但身边的人多半劝她“要坚强”。于是她像只受伤的刺猬,既敏感又防备,任何小事都能触发她的情绪暴走。亲友们逐渐疏远,她也越来越孤立。那些长夜里,她孤独得几乎无法呼吸,痛苦得无处安放。她甚至幻想与儿子一同离去。
所幸,她踏上了辅导的旅程。辅导员耐心聆听,给予她空间去倾诉、去流泪,并协助她理解悲伤的过程,让她学会辨识、接纳情绪,并逐步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。
L女士的努力也令人动容。她认真学习与实践“接纳与承诺疗法(ACT)”,每天坚持进行正念步行(Mindful Walking),哪怕一小段,也是一种自我修复的旅程。渐渐地,她开始尝试走出封闭,参与社区活动,重新接触人群。
整个辅导过程持续了一年多。从一开始每周一次的会面,到如今每两个月一次的支持,辅导陪伴她一步步走向转变。
现在的L女士,情绪已有明显改善。她依然思念儿子,但不再沉溺于悲伤。她可以独自外出购物,夜晚归家不再恐惧,也不会在梦中惊醒时心如刀绞。她与亲友的关系恢复温暖,甚至与日间活动中的年长者建立起新的友谊。
她的人生正在慢慢复原,一切,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Comentarios